“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是全民医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实现医保基金合理筹资、稳健运行,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的基本保证。长期以来,长春市医保局不断推动基本医保从广覆盖向“一个都不能少”的全覆盖迈进,用好每一分“救命钱”、算好每一笔“健康账”,更好发挥基本医保互助共济能量,更高质量保障群众病有所医、医有所靠。
(一)410元个人缴费的背后,是连续17年、从40元提高至670元的财政补助
居民医保采取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以政府的财政筹资为主、个人缴费为辅。今年,个人缴费标准增加20元,财政补助提高30元,是2016年以来,个人缴费增幅首次低于财政补助增幅。年度增幅5.3%,与2023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1%相比,增幅明显下降。目前,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不低于1070元,财政补助占比达63%。反观医药费用情况,根据官方数据,近年来,医药费用年增幅在8%左右;十年间,全国次均住院费用由6632元涨至11003元、增幅达66%,门诊次均费用由180元涨至329元、增幅达83%,人均就诊次数由4.7次提高至6.0次、增幅达28%。
可以说,居民医保筹资水平逐年调增,既是应对医药费用持续增长的客观需要,也是对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带来的基金支出压力的有力支撑。
(二)1070元筹资的背后,是医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内在理念与外在实践
从报销范围来看,医保制度建立之初,医保可报销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品种仅300种。近年来,随着新医药、新技术广泛应用,医保目录内药耗品种保持着每年100余种的增速,2023年达到3088种,还包含了诸多临床必需、价格昂贵的创新药,初步实现了公平适度、倾斜急需。从制度体系来看,我市从单一的居民医保,发展完善为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以大病保险为补充,以医疗救助制度兜底,长期护理保险和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保险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门诊统筹、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疾病、辅助生殖保障、生育住院、普通住院、失能照护、舒缓疗护、异地就医等全方位保障政策,覆盖了生、病、医、养全链条。从保障水平来看,居民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13万提高至60万元,其中,基本医保由3万提高至20万元,大病保险由10万提高至40万元,且从2025年度起,连续参保缴费或零报销,大病保险报销额度将获提升。门诊统筹、门诊特殊疾病、门诊慢性病保障政策持续优化。从保障范畴来看,居民医保正在从大病住院高额支出保障向门诊保障延伸。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例,最初只有重症患者并达到门诊慢性病标准的才能报销,目前轻症患者也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更加广泛惠及参保患者。
可以说,居民医保筹资水平逐年调增,既是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对医药技术快速进步、更好造福群众的有力支撑。
(三)全市百姓应保尽保的背后,是人人尽责、人人更好享有的疾病风险转移、互助共济保障
“寓形天地间,老病谁能无”。我国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青壮年突发疾病率和住院率逐年攀升,健康风险不容小觑。全民医保是解决群众看病买药后顾之忧、保障群众幸福生活的有力倚靠。在医药费用持续增长、筹资标准缓慢提升的情况下,只有人人参保、人人尽责,持续扩容基金池,才能实现医保制度更加稳健、病有所医更好保障的根本目标。
近年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已成为社会共识,我市居民医保年度报销限额已达到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尿毒症患者王某肾移植手术治疗总医药费用39.82万元,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政策保障之下,累计报销33.09万元,报销比例达83%;血液透析患者,在重特大疾病低自付治疗政策保障之下,一年仅需支付600-800元费用,就可实现全年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治疗,平均每年为每名血液透析患者节省6万余元医疗费用;大学生何某因意外伤害接受门诊就医治疗,医疗费用615.2元,医保报销363.74元,个人仅需支付251.4元,节省了近三分之一的生活费用……医保见证着诸多家庭在遭遇困境时重获希望的感人瞬间,也同样保障着我们每一个身体微恙的焦急时刻。
可以说,各级政府秉承着“不落一人”的责任感动员鼓励参保缴费,既是共筑家庭医保防线、共赴健康幸福之路、共享和谐美好未来的客观需要,也是减轻群众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支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长春市医保局将继续发挥基本医保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以改革的公平性筑牢医疗事业的普惠性,守护好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美好生活期盼。
(初审:张宁 复审:左健伟 终审:徐庆丰)